对儒家文化的思考
按:近期重读了Max Weber《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一书,重观了我们这个国家知识分子群体的文化源由,颇有一些感悟。
按:近期重读了Max Weber《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一书,重观了我们这个国家知识分子群体的文化源由,颇有一些感悟。
按:二十大在即,最近国内外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未来的走向越来越清晰。本文分享一下近期我对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一些思考。
按:在最近几轮实际接触地方政府招商工作的过程中,我又回头看了一遍林毅夫和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辩论,有一些新的心得。
按:这段时间,在工作中深度参与并且观察了一些人与事,有一些感悟。还有一些以前听过看过但不理解的道理,也借着这次机会试着领悟了一番。个人所得皆为抽象,也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按:近一年来看了三遍周雪光早年写的《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想法,在这里做个简要的汇总。
按:前段时间在工作交流中,一名技术企业家提起了《Carnage and Culture: Landmark Battles in the Rise to Western Power》这本书(中译名“杀戮与文化”)。用假期时间读完后,用简短的篇幅围绕一些核心观点作批判。
按:这篇手写稿是以我在近期工作中的思考总结,主要讨论了院校技术人才向产业转化的投资问题。
按:近期工作需要接触国企混改,于是系统地研究了新一轮国企混改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将继续,这是第一篇关于本质问题的梳理,以后还会有更具体的分析。该篇观点均为个人立场,是在郑志刚教授《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的基础上作出的思考。
按: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历史关注点已由传统意义上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冷战对抗,转移到地缘政治方面的美俄大国对抗。这段期间我重读了冷战历史——由John Lewis Gaddis写的The Cold War: A New History,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按:近日又重读了Karl Polanyi的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在美国发布第二版印太战略、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战等事件接连发生的时代,重读西方政治经济历史、试图理解其国家和国际政策脉络是有必要的。经济衰退不能抱有幻想,新的冷战更是不可避免。
按:2022年新年献词。
按:简单回顾下上一份工作的一些问题,也聊一聊我对近两年医药改革的小看法。
按:11月11日,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发布《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第一遍我觉得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总结类范文;读第三遍后我发现,这是一份客观深刻的自我剖析、经验总结和路线规划;想着从原理层面能否作出一些分析,于是最后读了六遍。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分析可能谈不上,但也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份决议的特点。
按:接触了很多依靠政商关系生存的企业,也在其中供职过,作为旁观者和亲历者观察过这些公司。我国经济发展衍生出了独特的政商关系,政府作为经济的直接参与者以及国有企业作为政府机构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在部分市场领域拥有资源配置和要素流通的绝对权力,受其影响甚至直接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企业又是什么样呢?
按:近期在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中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主要是论证“形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的合理性。
按:我近期专注研究新一轮深化医改,特别是数字医共体方向。本文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做个report。
按:这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与业内人士讨论后编写递交的相关意见。
按:这是一篇为业内公司编写的论文,发表在中共泰州市委党校刊《泰州论坛》2021年第2期。
按:与企业开展政策法规交流时,重点交流了AR内容版权的问题。当前业内的关注点集中在技术上,承载的内容尚未能独立于技术存在,但发展方向应当以内容为核心。以该思路,将一些想法记录在案。
按:新经济的概念在国内越来越重要,读了《无形经济的崛起(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一书后就想着做个小结,并且结合我国国情试图修正书中某些不适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