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向内寻找未来的方向
按:2024年新年献词。
一、回望
这一年依旧是中美竞争激烈博弈的一年,我们悼念着克强总理,抱着自信和希望在华盛顿会谈,出台单向免签政策。这一年俄乌冲突仍然没有停火的迹象,以色列又响起了防空警报,欧洲各国右翼政党的旗帜让人想起了《我的奋斗》。
这一年,GPT 4.0 Turbo面世,OpenAI奉献了一场现代商业大戏,国内AI产业在封锁下向前追赶,却失去了汤教授,王慧文也病退归隐。这一年,商业航天再次站在产业前沿,新能源在一片向好中逆势发展,同时我们也迎来了私募新规和IPO收紧,资本市场到了真正的寒冬。
纵观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史,这是普通的一年。
只是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感受到这一年并不普通。
二、变化
还是把视角转向国外。国际政治格局并没有太大变化,通货膨胀还是难以调控,中东局势仍然严峻,中美竞争让日本经济再度回暖。一百年过去,世界仍然是那个世界。
而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巨大变化,是因为这些年世界最大的变化是中国自己。是从1992年南巡讲话以来三十一年真正的改革开放探索,以及经济社会一路发展到今天的巨大惯性,让我们觉得这个时代每天都在前进。《周易》云“生生”,变化才是天地自然的恒常不变。既然前进是一种变化,那么除此之外呢?
三、周期
我们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很多行业的小周期,地产、光伏、教育、游戏、医疗……有些行业在回落后甚至到了再次回升的阶段。但至今没有体验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大周期,一个涉及全行业的、系统性的上升增长和回落出清。这里并不想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只想交流这种经历的缺失是否会带来认知上的偏差。一个真正的经济大周期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悟?是绝望、抱怨、放弃,还是希望、思考、沉淀和脚踏实地的“劳作”。
面临环境的变化时,部分生物会改变自身以适应变化。这里的变化是什么也不去讨论它,而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东西是什么?
四、向内
《孟子》云“行而不得反求诸己”。募资难、上市难固然存在,好项目越来越少也是客观事实,甚至有些人会迷茫什么产业还有价值。在外部的问题错综复杂并且难以左右时,是否该换个思路向内寻找问题的答案。
站在投资从业角度,产业才是一切经济发展的根本,资本只是一个技术性工具。要敏锐地认识产业的周期性,修炼好内在心态,再把自己的从业基本功、产业认知、资本“能力”真正投入在产业运作上,去运作出空间,做一些增量价值。
“反求诸己”,心态修养是穿越周期的前提。尊重这个世界变化的和不变的规律,不求快进地在产业里扎根耕耘,又要心无所求用“超我”体会外在,还要敢于斗争、摆正平等合作的立场。
难。
五、具象
今年,军工产业迎来了震荡和调整,军民融合的大战略没有改变,但国企重回绝对主导地位,叠加行业合规压力等问题,行业增长总体呈现承压态势。在此背景下,军工产业发展水平离军队装备体系现代化建设目标仍然存在一定距离,俄乌冲突这个装备和战法的“试验场”又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冲击。这种距离就是发展方向、是价值空间,也是“生生”之意。
站在投资从业角度,周期性层面为军工产业即将带来的“并购潮”做好充足的准备;认知上抛开技术面的任何“我执”,真正围绕军方作战应用这个根本的、唯一的市场需求思考产业发展问题;方向上重点在补足体制内发展承压环节,以及释放体制内向市场转化的红利两个层面投入精力。
不深入产业,没有企业“合伙人”的心态和担当,难以窥见产业周期运转的深层逻辑。
六、寄语
不以谋身往来事,反求诸己日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