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三份历史决议

按:11月11日,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发布《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第一遍我觉得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总结类范文;读第三遍后我发现,这是一份客观深刻的自我剖析、经验总结和路线规划;想着从原理层面能否作出一些分析,于是最后读了六遍。理论功底还不够深厚,分析可能谈不上,但也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份决议的特点。


1 三次决议的核心问题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一共发布过三次决议,分别是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1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次决议主要批判了建党以来的各类错误,包括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以及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决议还提出,解决历史问题的方针是分析错误的内容和根源,而不是着重追究和批判个人责任。

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次决议认为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成绩是主要的,对三年困难时期前后的政策作出否定,对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全盘否定。决议总结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议还指出,1977年至1981年期间,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重点指改革开放)。

1.3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这第三份决议出台的时期,用原文讲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存在问题方面,着重突出普遍矛盾和关键矛盾,这也是区别于前两份决议的地方——既讲重点也讲全局,体现出这是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一次全面的、立体的、深刻的自我剖析、经验总结和路线规划。如果用三个词来给这份决议作标签,我认为应该是**“承前启后、正本清源、革弊鼎新”**。

在普遍矛盾上,决议站在国家全局角度,从外部环境、改革问题和党内问题三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

在关键矛盾上,决议从十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剖析。我概要总结了这十三个方面,并就其中的关键部分作简析: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中央集权。
  • 全面从严治党——坚定政治信仰。原文提出了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的诸多问题,描述篇幅是十三个部分中涉及历史问题最多的。决议提出的七个“有之”看似是管理问题,实则是想要提醒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定政治信仰。几千万党员,特别是大部分深扎在基层社会、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党员,光靠管理是没有办法从思想根源解决问题的。
  • 经济建设——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决议明确提出,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这一点是在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必要的调整期托底,不希望在国内先前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以及世界范围经济低迷问题的综合影响下还要继续粗放发展、片面发展,避免出现积重难返、尾大不掉或竭泽而渔等局面。
  • 全面深化改革——有机改革。
  • 政治建设——稳定和民主。
  • 全面依法治国——树立法理权威。
  • 文化建设——狠抓意识形态。要从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度理解文化建设问题,要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区分开,要将文化和娱乐方式区分开。
  • 社会建设——高质量的公平。所谓高质量公平,除了最低限度的社会公平保障外,决议还强调了要做好社会公平服务。
  • 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 国防和军队建设——明确战斗力标准。战斗力是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我判断这一论断在今后一段时期都不会变化。
  • 维护国家安全——突出总体概念。
  •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爱国和承诺。
  • 外交工作——“走出去”。

2 奋斗百年的历史意义

这部分通过辩证论述,再一次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夯实了合法性基础。该部分共包括五个小部分,我认为前四个小部分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小部分是总结性论述。

其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是“历史合法性”;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是“实践合法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是“理论合法性”;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这是“外部合法性”。

最后一个小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存续发展的内容,与上述合法性不能并列讨论,我认为应该是“存在合法性”,这是一个整体的、从成立到当前到今后发展的合法性总体框架,严格来说是上述内容的总结与提炼。

3 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这部分一共总结了十条中国共产党奋斗进取的经验。对比历史上我党提出的诸多观点,这次决议有三个论断比较新颖也比较特殊。

  • 坚持胸怀天下:前文外交工作论述方面我用“走出去”来总结,可以发现我国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外交方针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和平的主基调上陆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地球村”等战略观点,反映出我国与世界发展的交融更加深刻,也更加体现了大国担当和责任意识。
  • 坚持敢于斗争。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我国主要工作就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直到十九大再次提出“斗争”这个字眼。这说明中央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且不再回避问题,哪怕牺牲一些、放弃一些也要为今后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基础,任何内因外力都无法动摇这种决心和魄力。
  • 坚持自我革命。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实也是我党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自我革命”,再往小了说还有遵义会议、延安整风等行动。这次决议将自我革命上升到经验理论层面,如果用周雪光的理论来解释,就是为今后再次开展类似的“运动式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4 小结

总体来说,这份决议深刻且客观,淡化了卡理斯玛权威,强化了法理权威,并为今后一段时期奠定了各领域的发展基调,这也是全党在新时代回头看、向前望的共识凝聚。

最后一部分讲了党在新时代应该怎么做、要做什么样的党。这部分的很多理论都有依据和来源,但有一种论述比较新颖——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下一个时代,年轻技术官僚有望重掌政治话语权,但其根本逻辑与“江胡”时代有着本质区别,那将是一种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完善、环境更加清明的政治样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也将努力践行自己在2012年的入党初心,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管是什么地位,永远胸怀一名共产党人最基本的历史责任感,做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