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IPO环境下,企业军工战略调整方向

按:关于“国防军工”在当前IPO阶段的重要性,提出一些个人思考和框架性建议。


1 国防军工概念IPO的核心逻辑

当前IPO的政策和背景下,传统交易板块对较为传统行业民营企业收口较严,其目的是要在当前规模有限的资本市场中为国家战略发展所需要的支撑产业预留出足够的募资余量和流动性空间。这里提到的战略产业可以是以技术类型划分的诸类前沿科技产业、“卡脖子”/国产替代重点技术产业;也可以从应用层面划定范围,特别是近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要直面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战略竞争的应用领域,例如空天信息产业、国产大飞机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最后这个可能还不太成熟,尤其是产业化方面)等。

在这种背景下,军工科技产业目前来看仍然具有较为优越的IPO条件,符合上述分析的特点。但是拟上市企业要想打好“国防军工”这张牌,还要在公司定位、业务发展、产业结构、技术研发、内控合规等务虚/务实的方面把握好方向,特别是要在最终申报的材料中重点、直接、可量化地证明自己拥有“十四五”期间的市场验证、军事力量发展/军事装备体系建设真实需要、能够适应当下军采严规则等现实条件。

特别是原本一直经营民用市场、具有一定军工市场资源和技术项目储备,并以行业通用技术为基础、在报告期内准备向军工市场转型的拟上市企业,要在报告期初期整合各方资源扩大军品营收利润占比、丰富军品业务结构,并在报告期内发展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军工细分市场业务发展基础。如果能够在报告期初期切实推进这样的战略调整,并通过产业运作、资本运作、内控调整去逐步推动战略落地,可以大幅提升IPO成功率。

下文以创业板为例,从问询角度框架性地分析此类企业需要考量的问题。

2 关于创业板定位

创业板定位重点在于三创四新,即创新、创造、创意,以及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

  • 行业通用技术和企业自身的先进技术,实现在高度复杂、严苛条件的军用场景中匹配适用的转化创新。
  • 在工艺和生产效能方面实现创造性提升,能够批量满足当前装备体系加紧建设的形势需求。
  • 能够整合产业、学术、政策等资源,同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化,并在市场业绩中得以体现。或探索形成军工体制内先进技术成果向企业产品转化的成熟机制。
  • 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军工细分领域技术/产品的标准化发展。

此外,还要体现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位。

对于一直以行业通用技术为基础经营民用产品市场的企业来说,要重点区别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资本密集型的产线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性质区别。所谓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在于“研发和设计是公司业务拓展的核心驱动力”。

  • 发展出成熟的科研项目转化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特别是自主技术的攻关。
  • 推动产学研资源整合,积累技术合作研发的案例或荣誉认证,例如区域-企业实验室、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

3 关于军工领域的技术先进性

  • 当前在多个领域确实存在军事装备快速升级的现实需求,企业要重点实现全程参与装备总体论证和型号设计研发,并切实投入相应的研发资源。
  • 打造出能够快速响应军方当前装备体系建设过程中对生产研制需求的相应能力,包括基础技术储备、产品转化能力、内部组织效率、应对军品审价等高效周密的内控体系等。
  • 在报告期内形成以通用技术和生产能力为基础的,能够长期响应军方对特定装备需求的产品和业务结构,这里面可以包括科研项目、参与制定的标准、民用技术向军品的转化等。
  • 体现公司在“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能够综合解决军方对特定装备的一系列紧迫诉求,要在技术原理、工艺实现、生产成本管理、质量水平管控等方面完成突破。

4 关于军品业务持续增长以及不确定性

  • 在军事装备领域尽量扩大公司参与科研项目的基数,以此作为未来业务转化的储备基础。同时尽量扩大报告期内科研项目向成型产品转化的比例,体现业务转化能力。
  • 在至少一款主战装备型号上实现业务配套,以此作为未来5-10年的业务稳定支撑。
  • 以行业通用技术、军工产品转化能力和对军事应用的需求把握为基础,报告期内争取拓展下游客户数量,通过提前投入并全程跟进装备预研等方式稳定客户关系。

5 小结

总的来看,在当前IPO环境下,企业打出“国防军工”概念确实具有特殊优势,并且这样一个机遇窗口期并不会太长。同时期内其他行业很难体现出如此明显的IPO机遇优势,有的话也会面临大资本运作、完全市场竞争等较为紧张的环境。而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IPO筹备的范畴,更多还是从企业战略制定、业务资源调整、资本战略运作、产业战略合作等方面去考量。

报告期转瞬而过,需要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用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去整合各方资源,顺利推动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