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征程再始——学习二十大报告
按: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我在研读报告后,和一位马克思主义学者(因其工作原因不具名)讨论到深夜,作此文。本文算我和那位学者共同创作,大部分原理性观点由他提出。
通读下来发现,和历次大会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相对简短,措辞用句比较干练,具体事物少,原则方法多,是一次理论层面上的正本清源,报告内容的对象应是党内高级干部和关键群体。现按报告内容顺序,作重点分析。
1 建党精神
大会的主题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团结奋斗。
建党精神于2021年提出,具体内容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建党精神进大会主题,一是对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化和拓延,二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各项事务和环境极为严峻。
和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开篇已不再出现国内外形势相关内容,同样说明国内外形势变化已深刻复杂到需要从思想上拔高到抽象应对的程度,贸易战、俄乌冲突、新冠疫情、东西方脱钩、台海局势、产业竞争等这五年中极不寻常的事件,促使党内形成共识:不能再疲于应对具体的孤立的问题,要在战略层面把握历史主动,也就是开创自己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掌握处理当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寻常问题的原则方法。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斗争”一词也上升到了开篇两度强调的重要地位。未来五年,总的来看应该是全党全国各项事业重构底层逻辑、筚路蓝缕的五年。
千里之行,征程再始。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这一部分体现出,二十大本质上是一次理论层面正本清源的大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两方面内容,这两方面也是辩证统一的。
可以看出,党内高层已经跳出了实践和历史的桎梏,真正开始从理论层面构建全新的、底层的、完整的政党和国家存立发展逻辑。这是十九大以来深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引起的党内高层对原理规律的系统性反思,更是新时代十年中央稳步推进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未来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一定是越发复杂、越发不寻常,党内外人士在各领域各项工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将不断增长,这就要求对系统原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实际国情、中国传统文化辩证关系。
未来的中国也将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引领各行业发展的局面,系统性原理不光要把握好判断好,还要能坚持、能运用,并且高效快速地实践在具体事务中。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样是一个立足于历史和实践,又超越了历史和实践的原则方法。
西方传统哲学是认识物、解释物、发展物的哲学,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关系”和“整体”,与西方传统哲学构成了“行”与“物”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样具有现象学的色彩,强调关系与联系,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用“缘起性空”来解释。原本事物是没有意义的,产生了关系(缘)便产生了意义,反对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看自己、看世界,反对用狭隘的心胸和手段处理任何问题。
4 中国式现代化
这次大会重点明确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具体方式、路线蓝图、理论原则,归根到底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上升到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的使命任务。
我国建立在近代屈辱的历史上,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苏友好、动乱倒退、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直存在于一个旧有和固有混杂的意义空间中,包括西方自文艺复兴、思想启蒙,特别是二战以来打造的现代化意义空间,前苏联和共产国际打造的大集体中心意义空间,及至中华民族历史上沿革至今的一些封建思想意义空间。
所谓意义空间,相对精神和意识而言,就像宇宙之于物质,是精神和意识得以认知事物、解释事物的所有概念范畴的时空间总成系统。没有意义空间,世间万物便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客观存在。它以完整的哲学话语体系为基础,直至延伸覆盖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概念范畴。
所以为什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很重要,正是它们从各自的理论方面突破了祖宗和西方打造的牢不可破的意义空间,新的光就照进了中华民族,成为了现代中国立足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次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便是在党和国家革命、建国、建设、改革、开放百年来理论开创和奋勇实践的基础上,意图开创一个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己的意义空间,并以此为根基,构建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可能。只有这样一个意图,才能在高度上匹配开篇提出的“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也更要求全党全国真正树立四个自信。
这是一条超越了东西方对抗层面的宏大道路,是一条千难万险、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路。要在意识形态上高度团结统一,坚决反对改旗易帜的“邪”,坚决自我革命、改造清除不坚定信仰的“鬼”,坚决与外部的“压”顽强斗争。
5 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高质量发展概念已完整覆盖市场经济这一部分,要和科技自立自强、人才战略、总体国家安全观联系起来分析。
具体来看,五大强国和数字中国中涉及的概念产业包括高端制造、工业数字化、国产替代、产业链安全、低轨卫星、多样化火箭发射和回收、城际铁路、大飞机、新能源车船、数据和信息化体系。
从市场角度分析,未来中国市场经济格局将进一步突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拓宽并理顺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逻辑和形态方法,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实质性体现。这里有两个重要的辩证关系,一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二是资本权属与民营企业家。
企业发展初期,受经济利益刺激驱使,民营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能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充分释放资本和技术的市场活性。而当企业发展至中后段成熟稳定期,受利润规模限制,这部分因素便成为了市场活力的制约和技术创新的障碍,甚至会催生政治方面的诉求,对地方发展和政权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将形成国有资本稳定掌控资本运作层面、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产业运作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局面。国企混改将进一步做深做细,体制内拥有市场前景但已丧失活性的资产可能会更顺畅地释放到市场,投资型平台公司将成为国企重点改革方向。鼓励支持并更加包容前中期的民营企业,并在中后期突出国资引导的重要性。这个可能形成的局面催生了市场对职业经理人的巨大需求,也为既熟悉资本运作又精通产业发展,同时还熟悉中国特色国企体制改革的投资机构提供了更精彩的舞台。
6 真正的政治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这一句看上去是法治,本质上还是人心政治。
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改变固有的观点——政治就是统治。不能脱离市民阶层,不能固守一套“士人阶层”的优越理论,要以“共同体的善”为出发点施行治理,在区域内打造、发展并巩固形成稳定积极的共同预期。这也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城市治理原则。
7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这个新提法,也是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需要资本的积累和扩张,更需要财富效应的积极共享。
一是要加强对资本原始积累的管控和引导,涉及普惠民生、重大战略基础领域的资本准入将更为严格。二是要引导资本由原始积累向成熟稳定期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化,这在第5部分已提到。三是要解决资本的代际传承问题,遗传税和房地产税将实质性出台。
用报告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